题目问的是那个更适合做笔记,答案:思源笔记。功能强大,使用体验很流畅。适合无脑记东西。

我从去年开始用双链笔记,一直用思源和obsidian合用。起初,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看似功能强大的软件,用起来体验很差。后来才想明白这个问题。思源我从1.2用到2.10。起初感觉很好用,后来几次同步设置劝退了我。加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功能,又回来体验了一下,发现没有一个功能能留住我。大致就是那些功能,确实都有,但是别人也有啊,很多就是简单抄了一下作业。比如PDF标注功能,大家标注画笔颜色都一模一样的。大部分功能,根本不知道落地场景,最起码给个例子呀。比如说打字机效果,比如悬浮式窗口,比如属性。我费解的看完那个文档,也没理解这些功能到底在做什么。

obsidian是信息管理平台,单纯做笔记,体验确实不如思源笔记。他的好处在于嵌套做工作流核心中转站。但在用的过程中,需要用户对自己的流程进行深入梳理和布局,就是需要动脑子。

同样动脑子后,obsidian搭配一些插件就可以实现。思源笔记就凌乱了,要么自己写插件,要么等别人来做。如果等的话,obsidian的想法实现要比思源快的多。

思源目前比较大的问题,就是缺乏应用场景。默认用户都是前端大佬。所有的模板都是paper级的,尤其四象限,不会点CSS,直接套用直接丑到想吐。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比如思源的sql查询。每天的日记汇总7天的,自动形成周报。这个操作要用户去写那个sql语句,学计算机的应该无压力,其他用户只能凌乱在风中。不患贫而患不均,为什么你们计算机的能用,我们普通用户难用,天生比人高贵吗?

再比如说,同样B站标记,OB插件里只需要点一下鼠标就可以锚定对应的时间戳,笔记里自动打开。思源dark+主题,各种鼠标中键,我到现在都没记住那些快捷键。记完这些我都没兴趣学B站学习了。就算我会输入那个sql,天天输天天调来调去,我真的很烦。

这时就有人想,那你去折腾啊,去学sql啊。问题是用户用笔记软件的核心点,思源笔记完全没有抓住。用户用笔记软件是为了方便,而不是为了制造不方便。用户能一键实现的,为什么要用两键?

我举个例子,某软件,一个功能菜单,藏到子图标里,用户要点两下鼠标,怎么也竞争不过对手。后来产品读了某心理学著作,仅仅是把这个功能移到页面上,瞬间就打的对手难以招架,赢来了大量用户。

如果是全部diy,那obsidian的场景布局是秒杀思源的,毕竟我简单看看python就可以大量对md文件批量化操作。思源让我去搞那个属性,又增加了大量学习成本。我看python是通用技能,其他地方我还可以用,我搞那个属性仅仅是思源自己定义的。还有让我填参数,复制粘贴半天,字符编码还得小心翼翼的。一共就8个参数,咱们参数能直接做成勾选吗?

为啥logseq那么高赞誉,就是简单明了粗暴,起码记东西不让人纠结,看日记也是一种享受。给各种双链笔记厂商说一下,慢慢深入,把核心东西做好:记得方便,数据安全,提取舒适。别整一堆让人头大的快捷键和各种代码,谁没有本职工作要做?根本没时间去记这些各家定义的玩意。

回过头来想想,如果论记得方便,数据安全,提取舒适,那印象笔记简直秒杀了其他的。可见这些双链笔记真的有很长的路要走,挂了[[]]已经两年了,除了rr的dailynote,成熟的产品架构都没设计出来。压根就没理解这东西本质是什么,眼巴巴看着国外出啥东西,开始抄作业。



Source link

作者 hejudan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